然想写一写,大学时同届同系不同班的一个哥们。
同学A
大学时我俩都是学生会的干部,经常一起参加或组织各种活动,因而结识、相熟。
大学毕业时,我工作落实在合肥经开区一所学校当老师,他考上了合工大的研究生。
毕业后,他早早到了合肥,我是一个月后到合肥的工作单位报到。
报到那天是8月3日,我行李好有几个大包,坐火车出站前给这哥们打电话,让他到火车站来接我一下,搬运行李,这哥们挺爽快,冒着酷暑高温,乘车辗转,帮我把行李从火车站搬运到经开区的学校旁,干完活也不吃饭,我俩一人一瓶啤酒解渴消暑,喝完他就回去了。
后来我在学校、乡镇工作的那几年,这哥们读研、在江汽的研发中心工作,期间常小聚,喝酒闲聊。
几年后,我考试调回市里工作。
回市里工作的第一个月,有一次,一个计算机技术问题,我处理不了,打电话让他到我办公室来处理。
他那时正好处了个对象,是报社的记者,一起来了,女孩子形象气质挺好。
后来这哥们跟这个记者结婚了,可惜的是那个女记者不愿意生孩子,两人乃至两人家长矛盾逐渐升级,就离婚了。
又过了许久,有人介绍,他跟江汽厂一个90后姑娘结婚了,姑娘皖北人,家里条件不好。
婚后生了俩孩子,大的女儿,小的儿子,为了照顾孩子,这哥们的父母卖了老家的房子,都来合肥了。
日子本可以幸福的过下去,无奈江汽厂效益不好,收入急剧下降,为了生计,他跳槽了,去了长城汽车,工作地点在河北雄安附近。
去之前,给他饯行,我们几个朋友小聚,喝了不少酒,他说计划自己先过去,条件许可的话,老婆孩子父母再过去。
计划赶不上变化,去雄安工作了两年左右,这哥们又跳槽回合肥了,这次换行了,不再搞汽车了,进了一家搞人工智能的小公司,年薪三十个W左右。
回合肥后,请我和另一个哥们吃了顿饭,小气的很,是在同庆楼的茶餐厅,非包厢。
这次回合肥后,我们见面也极少。
前几天,我资金紧张,午休时,给他发个微信信息,问他在吗?他回:不在。
我说周转一下,几个月,十几个W。
他说没钱,不过有个卡可以借不少钱,我说行,利息我付,我给了他我的卡号,几分钟后钱到账了。
有时,我就想,在这个城市,我们这样的外地人,因读书工作,在这里扎根、生长,平凡、平庸、平淡的活着,是这个城市中青年群体的主流,什么空谈口号都是扯淡,我们就是真实的活着,为了自己和家人活的更好。
平安平淡是福!
同学B
老徐同学义气、谦让、随和、爱笑,抽烟、喝酒、烫头,酒场很多,做生意的,老家在皖北某犄角旮旯。
刚大学毕业那会,老徐去上海混过几年,干的是什么装饰公司,搞得是办公和家用的内饰软装之类的项目。
后来回合肥了,当了个上海某公司的驻合肥分公司经理,说是分公司,也就六七个人的小公司,接到项目后再找工人干活。
那几年老徐天天搞个桑塔纳,开着到处跑,谈项目、看工地、吃饭应酬,也常和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打牌、胡侃、喝酒,这哥们酒量好,很少烂醉。
老徐曾经风流倜傥,桃花不断,后来不知道怎么网恋了个护士,谈对象、结婚、生孩子,几件事一气呵成。
老徐媳妇我见过多次,能说会道,也能喝酒,旺夫,很旺的那种。
数年来,老许既单独开公司,也和别人合伙入股开公司,他曾经和别人合股开一家装饰公司,办公地点在潜山路华邦那个地方,我去看过,整的挺排场。
后来不知道咋回事,倒闭了,据老徐说他自己赔了几十个W。
我以前多次劝老徐,有钱的话多购置点固定资产,把虚钱做实,反正他是没听进去,这么多年也没置办公司产业。
不过老徐以前自己买了套房子,老婆家也有拆迁房,条件不差。
这么多年,搞不清老徐到底可挣钱了,反正天天很忙的样子,开个车在全市、全省乃至江浙沪各地跑,有时电话或者微信连线,经常不是在这、就是在那。
说老徐没挣钱吧,他生意应酬时,经常一晚要花大几千,甚至一两个W,你说挣钱了吧,老徐的座驾还没换成豪车。
合肥的众多大学同学中,这哥们的智商、情商、学历都很高,老家在安庆下面的一个县。
大学时,他就每年拿奖学金,成绩很好,老师很喜欢。
毕业前那几个月,我俩常在晚自习后,宿舍旁相遇,聊天很久。
同学C
毕业时,他考上了老家的工商局公务员,干了没多久,不知怎么又考上了省里党群口一个单位,又到合肥来工作了。
那几年,和他,以及其他几个同学,我们是经常一起喝酒鬼混。
他也很够处,有一次,我打电话让他到我所在的县城来喝酒陪酒,他是和两个哥们一起,打车从市中心到了县城的酒店,那晚喝到烂醉才回市里,打车的钱一直没给他报销。
再后来,我有次买房需要取公积金账户里的十万块钱,没取之前,需要先用别的钱垫用一下,这哥们很快转给我,后来我取了公积金,装一个袋子里给他还回去。
这哥们有一件事当时做的极为保密,就是刚毕业时候,就在老家结了婚,而且生了个儿子,我们一直不知道。
偶然的一次,在他老婆后来调到合肥工作后,一次吃饭,才知道儿子都五六岁了。
但人生就是总会有一些波折,后来他跟老婆离婚了,又复婚了,复婚后又生了个儿子,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那个离婚插曲是什么原因所致。
在工作之余,这哥们陆续买了几套房子,还不忘提高学历,先是读了安大的研究生,后来又读了上海一所大学的博士。
赶上了好机遇,去年又提任了单位中层副职,县处级。
十几年了,越发的各忙各的,只是时不时的偶尔叫出来,谈个事,吃个饭,聊聊微信。
我对他的总结:前途是光明的、路途是坎坷的,吕端大事不糊涂,有分寸感。
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,朴实、厚道,给人的感觉就是值得信任。
刚毕业来合肥时,那几年,偶有小聚,喝酒聊天。
同学D
最初,他在市中心步行街附近的苏宁电器工作,那时我去买手机或者电器,常能见到他。
干了没几年,又考试进了某街道办下面的一个居委会,当一名社工。
他处了一个对象,是我们大学时同届美术系的一个女生,那女生毕业后去了西安美院读研究生,毕业后来了合肥,后来两人结婚生子。
前些年,工作之余,他和老婆开起了网店,做海外代购,主要卖奶粉、食品、幼儿用品之类的东西,小生意做的还可以,好像是挣了几十个W。
那段时间,各地房价此起彼伏涨得厉害,为了孩子的学区及将来上大学考量,他凭借老婆的研究生学历,在天津房价上涨前,去天津买了套小户型。
日子看起来光明又有前景。
但,不幸的是,网店遭遇恶意投诉、纠缠,惹上了官司,还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处罚,赔了几十个w,可以说,开网店赚的钱全赔进去了还不够。
那段日子,对他来说是黯淡的,不知道他是怎么撑下来的。
好在他乐观、温和,靠着借钱、苦熬,反正是过来了。
后来,不再开网店,他老婆找了份美术培训的工作,离家近,方便照顾孩子。
后来的数年,他一直在居委会工作,居委会改成了社区工作站,他先后当了副站长、站长,现在又当了书记。
就这样从皖北小镇,来到省会城市,在市中心的一个街道办下面,一个俗称居委会的地方当了书记。
日子不咸不淡,匆忙又凌乱。他的日子过的没有豪言壮志,但是想起来,又是那么励志。
同学E
赵同学是在合肥工作的,大学时的两个女同学之一,人美、温柔、善良、贤惠。
上大学时,我们班和另一个系的一个班合上公共课,一来二去的,那个班的一个高个刘姓帅哥跟赵同学处上了对象,这事后来成了我们班男生痛心疾首的事。
大学毕业后,那个刘姓帅哥到了皖北某市的一个报社工作,赵同学也去了那个市工作。
工作了一段时间,刘姓帅哥辞职,专职考公,赵同学工作并照顾他,这样的日子持续了约一年。
后来,刘姓帅哥,从两百多比一的残酷竞争厮杀中脱颖而出,考上了所报考的省直机关某单位。
这样,两人双双到了合肥,刘姓帅哥去机关上班,我的这位赵同学进了一家高职院校当辅导员。
两人买房、结婚、生女,二胎放开后,又生了个儿子,日子蒸蒸日上。
前几年赵同学辞了辅导员的工作,反正也没编制,又搞起了瑜伽培训。
刘姓帅哥去了皖中某县挂职某局副局长,到期后回来,近期又提任了单位中层领导,县处级。
好久未联系,我微信问了她近况,她回我:瑜伽不搞了,也不准备投资其他了,目前在一家地产公司当办公室主任。
对赵同学的感觉,除了开始她苦了一两年,其他时间都是风声水起。
对她来说,人间值得,刘姓同学更值得。
(投稿作者:左右)